炒的東西對身體有害嗎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高溫烹飪食物可能產生有害物質,但通過控制烹飪方式可降低風險。

1、丙烯酰胺風險:

淀粉類食材高溫油炸易產生丙烯酰胺,這種物質被世衛(wèi)組織列為2A類致癌物。土豆、面包等食物在120℃以上高溫烹飪時,游離氨基酸與還原糖會發(fā)生美拉德反應。使用空氣炸鍋替代傳統(tǒng)油炸,控制油溫不超過170℃,烹飪前將食材浸泡15分鐘可減少50%以上丙烯酰胺生成。

2、多環(huán)芳烴問題:

油脂持續(xù)高溫加熱會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特別是重復使用煎炸油時。肉類直接接觸明火燒烤產生的煙霧含多環(huán)芳烴量更高。選擇精煉油提高煙點,炒菜時油溫控制在180℃以下,每2小時更換新油,使用烤箱代替明火燒烤能有效控制風險。

3、反式脂肪酸:

植物油長時間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大豆油、菜籽油在200℃以上持續(xù)加熱30分鐘,反式脂肪酸含量增長3-5倍。選擇椰子油、牛油果油等耐高溫油品,控制單次烹飪時間在10分鐘內,避免反復加熱同批油脂。

4、營養(yǎng)流失:

維生素C、B族等水溶性營養(yǎng)素在高溫下易被破壞,葉菜類炒制后維生素損失率達40-60%。采用急火快炒方式,烹飪時間控制在3分鐘內,添加少量醋或檸檬汁可保留更多營養(yǎng)素。西蘭花、胡蘿卜等先焯水再快炒能減少營養(yǎng)流失。

5、消化負擔:

高溫油炸食物外層形成的硬殼增加消化難度,可能引發(fā)胃脹等不適。裹粉油炸的雞排、天婦羅等食物脂肪含量可達40%以上。改用清炒、水炒等低溫烹飪方式,搭配山楂、陳皮等助消化食材,飯后散步20分鐘促進消化。

日常飲食中注意平衡烹飪方式,每周高溫烹飪不超過3次,多采用蒸煮燉等低溫加工方法。橄欖油低溫拌沙拉保留營養(yǎng),三文魚富含的omega-3經煎烤后流失較少。深綠色蔬菜急火快炒時加蒜末提升風味,根莖類食材適當燉煮更易消化。保持廚房通風減少油煙吸入,烹飪后及時清潔減少有害物質殘留。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