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中醫(yī)治療以益氣活血、溫陽利水為核心,常用方法包括中藥復(fù)方調(diào)理、針灸療法、膳食調(diào)養(yǎng)、氣功導(dǎo)引及艾灸溫通。
心氣不足型選用生脈散加減人參、麥冬、五味子,陽虛水泛型用真武湯附子、白術(shù)、茯苓,血瘀阻絡(luò)型以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當(dāng)歸為主。煎煮時附子需先煎1小時減毒,每日1劑分2次溫服,連用4周后評估療效。
選取內(nèi)關(guān)、膻中、心俞為主穴,配合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毫針斜刺得氣后留針20分鐘,每周3次。研究顯示針灸可改善心肌供血,降低BNP指標(biāo)。急癥期禁用強刺激手法。
黃芪燉烏雞黃芪30g+烏骨雞半只補益心氣,茯苓薏米粥茯苓15g+薏米50g利水消腫,丹參山楂茶丹參10g+山楂6g活血化瘀。每日食鹽控制在3g以內(nèi),限制飲水量在1500ml/日。
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和"搖頭擺尾去心火"兩式,配合逆腹式呼吸,每日晨練20分鐘。研究證實可提升心臟射血分?jǐn)?shù)5%-8%,練習(xí)時需避免憋氣動作。
隔姜灸關(guān)元、氣海穴,每次3-5壯,每周2次。艾條懸灸心俞穴10分鐘,皮膚潮紅為度。冬季施灸效果更佳,但陰虛火旺者慎用,施灸后飲用300ml溫水。
心力衰竭患者需長期控制每日鈉鹽攝入在2-3g,可食用冬瓜、鯉魚等利水食材;避免劇烈運動但應(yīng)堅持太極拳等舒緩鍛煉;夜間睡眠墊高床頭15度減輕呼吸困難;定期監(jiān)測體重變化,3天內(nèi)增重2kg以上需就醫(yī)。中藥治療期間每2周復(fù)查肝腎功能,避免與地高辛等強心苷類藥物同用。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情志調(diào)節(jié)可配合五音療法中的徵調(diào)音樂。
2024-11-17
2024-11-17
2024-11-17
2024-11-17
2024-11-17
2024-11-17
2024-11-17
2024-11-17
2024-11-17
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