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性傳播導致嘴角長痘的疾病主要有單純皰疹病毒1型感染、梅毒、生殖器皰疹。這些疾病可能通過直接接觸或體液傳播引發(fā)口周癥狀,需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
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感染是嘴角長痘的常見原因,表現(xiàn)為簇集性水皰伴灼痛感。病毒通過接吻或口交傳播,初次感染后可能潛伏于神經(jīng)節(jié),在免疫力下降時復發(fā)。局部可涂抹阿昔洛韋乳膏,嚴重者需口服抗病毒藥物。
梅毒螺旋體感染進入二期時,可能引起口腔黏膜斑或口角糜爛,易被誤認為普通痘痘。此類皮損具有無痛性特征,多伴隨全身淋巴結(jié)腫大和玫瑰疹。確診需依靠梅毒血清學試驗,治療以青霉素類藥物為主。
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通過性接觸傳播至口腔時,可導致口唇部水皰和潰瘍。與HSV-1感染相比,HSV-2引起的口腔癥狀復發(fā)頻率更高。需通過病毒培養(yǎng)或PCR檢測鑒別,治療原則與HSV-1相同。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免疫功能缺陷,更易出現(xiàn)頑固性口周皰疹或真菌感染。此類患者嘴角病變往往范圍大、愈合慢,需進行HIV抗體篩查并實施聯(lián)合抗病毒治療。
需排除維生素B2缺乏引起的口角炎、接觸性皮炎或細菌性毛囊炎。這些病癥通常不伴隨腹股溝淋巴結(jié)腫大等全身癥狀,通過病史采集和局部細菌培養(yǎng)可鑒別。
出現(xiàn)不明原因嘴角長痘且近期有高危性行為者,建議盡早就醫(yī)檢測。日常應避免共用唇部化妝品,保持口腔清潔,性行為中使用防護措施。飲食注意補充鋅元素和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皮膚屏障功能。皮損未愈期間需暫停接吻等密切接觸行為,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