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脂的東西有哪些
高油脂食物主要來源于動物脂肪和植物油加工食品,常見類型包括油炸食品、肥肉制品、乳脂類、堅果種子類以及加工零食。
1、油炸食品:
油炸過程中食物吸油量可達15%-40%,薯條、油條、炸雞等經(jīng)高溫烹調后油脂含量顯著提升。長期攝入易引發(fā)血脂異常,建議改用空氣炸鍋或烤箱制作,每周食用不超過2次。替代方案可選擇蒸煮芋頭、烤紅薯等低脂主食。
2、肥肉制品:
五花肉、培根、牛腩等動物脂肪含量超30%,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過量食用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處理時可先焯水去除表層油脂,搭配蘿卜、海帶等膳食纖維食材同煮。紅肉每周攝入建議控制在500克以內。
3、乳脂類:
黃油、奶油、全脂奶酪含乳脂肪20%-80%,雖提供維生素A/D但熱量密集。烘焙時可用牛油果泥或希臘酸奶替代部分黃油,選擇低脂乳制品每日攝入量不超過30克。注意查看標簽避免含氫化植物油的植脂奶油。
4、堅果種子:
核桃、夏威夷果等堅果含健康不飽和脂肪酸,但每100克熱量超600大卡。每日建議攝入量為一小把約28克,優(yōu)先選擇原味未加工產(chǎn)品。亞麻籽、奇亞籽可添加到燕麥中增加omega-3攝入。
5、加工零食:
曲奇餅干、酥皮點心使用起酥油制作,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選購時注意營養(yǎng)成分表,避免標有"氫化植物油"的產(chǎn)品。自制零食可用香蕉泥代替黃油,燕麥片替代面粉降低脂肪含量。
控制高脂飲食需結合運動調節(jié),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或游泳有助于代謝脂肪。烹飪選用橄欖油、茶油等不飽和脂肪酸油類,避免反復煎炸。增加深色蔬菜攝入量,其中的植物固醇能競爭性抑制膽固醇吸收。定期檢測血脂指標,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檢查一次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乳糖不耐受者可選發(fā)酵乳制品,既保留鈣質又降低乳糖含量。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chǎn)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 上一篇:當前是第一篇
- 下一篇:低脂全脂脫脂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