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怎樣防核輻射
普通百姓防核輻射需從屏蔽防護、飲食調整、環(huán)境監(jiān)測、應急準備、醫(yī)學防護五方面入手。
1、屏蔽防護:
核輻射中的α、β、γ射線穿透力不同,密閉空間可阻擋90%以上輻射。選擇混凝土或鉛板結構的建筑避難,關閉門窗并用濕毛巾密封縫隙。地下室防護效果優(yōu)于高層,每增加1米土壤厚度輻射量降低10倍。緊急情況下可用含鉛圍裙、錫箔毯臨時遮擋關鍵器官。
2、飲食調整:
放射性碘-131易在甲狀腺富集,提前服用碘化鉀片可飽和甲狀腺吸碘能力。每日攝入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需達200μg,但確診污染后需停止食用本地乳制品和葉菜。增加含果膠食物如蘋果胡蘿卜,幫助排出銫-137;補充維生素E、硒元素修復輻射損傷的細胞膜。
3、環(huán)境監(jiān)測:
配備蓋革計數器實時檢測環(huán)境輻射量,正常本底值應低于0.25μSv/h。關注政府發(fā)布的輻射云團走向預報,逆風方向撤離更安全。雨后24小時內避免外出,沉降的放射性顆粒濃度可達平時的5倍。家用輻射檢測重點排查飲用水和空調濾網。
4、應急準備:
家庭應急包應包含N95口罩、密封食品、瓶裝水、塑料布等物資,儲備量至少維持72小時。制定家庭成員集合預案,約定非手機通訊方式如收音機頻道。學習簡易去污方法,受污染衣物需用塑料袋密封,皮膚用肥皂水沖洗至少3分鐘。
5、醫(yī)學防護:
接觸輻射后6小時內服用普魯士藍可排除體內銫,二巰基丙磺酸鈉對釙污染有效。定期血常規(guī)監(jiān)測淋巴細胞數量,急性輻射病早期會出現持續(xù)24小時以上的嘔吐。出現脫發(fā)、皮下出血等癥狀需立即進行骨髓移植評估,亞致死量輻射需持續(xù)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日常堅持飲用綠茶補充茶多酚,適度運動維持免疫力,但避免晨跑等戶外活動。注意室內種植吊蘭、常春藤等凈化植物,每周用濕布擦拭家具表面。儲備亞麻籽油和藍莓等抗氧化食物,長期低劑量輻射環(huán)境下建議每年進行染色體畸變率檢測。出現不明原因乏力或牙齦出血應及時檢測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 上一篇:當前是第一篇
- 下一篇:長期玩手機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