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養(yǎng)生:針刺5穴預防肝臟“發(fā)?!?/h1>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脂肪肝在中醫(yī)眼中不叫脂肪肝,中醫(yī)認為其屬于“積證”、“積聚”、“痰濁”、““脅痛”等范疇。脂肪肝的防治與五大穴位息息相關。

  而這些防治脂肪肝的穴位,可采取按摩療法或針刺療法刺激穴位,以達到輔助治療脂肪肝或預防脂肪肝的目的。

  三陰交

  三陰交乃足三陰經中氣血交會之處,除可健脾益血外,還可調肝補腎。刺激該穴可以把體內的濕、濁、毒素排出體外。

  豐隆穴

  豐隆穴為古今醫(yī)學家所公認推崇的治療痰濕證的首選要穴,具有通經活絡、通調脾胃氣機,能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濕痰自化的功效。

  太沖穴

  太沖穴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具平肝潛陽、行氣解郁之功效。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三里”有理上、中、下“三焦”之意?,F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guī)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降低血脂、血液黏度。

  中脘穴

  中脘別名上紀、太倉、胃脘,是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用。

  以上諸穴相輔相成,按摩這五穴或針刺,均可達到行氣活血、疏肝利膽、健脾化濕清熱、降低血脂、調節(jié)免疫功能的功效,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脂肪肝的發(fā)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