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溶血性疾病,臨床上通常指的是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是各類溶血性疾病所導致的黃疸的總稱。因大量紅細胞破壞,紅細胞里的大量非結合膽紅素釋放到血液中,超過肝臟的代謝能力,在血液中潴留,超過正常水平,進而出現(xiàn)黃疸。根據病程的長短,溶血性黃疸可以分為急性溶血性黃疸和慢性溶血性黃疸。急性溶血性黃疸常見于不同血型輸血后引發(fā)的溶血。起病快,短期內大量溶血,可以有發(fā)熱、寒戰(zhàn)、頭痛、嘔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血紅蛋白尿,甚至可出現(xiàn)休克。溶血反應嚴重的時候,可能引起腎血流量減少而繼發(fā)少尿、無尿和急性腎衰竭。慢性溶血性黃疸起病緩慢,癥狀相對比較輕,常有貧血、脾腫大,和黃疸一起組成慢性溶血性黃疸的三大特征?;颊哂捎陂L期高膽紅素血癥,可能同時發(fā)生膽石癥和肝功能損害?;颊呷舸嬖谌苎渣S疸,建議及時入院,遵醫(yī)囑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