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禾健康,歡迎您!
首頁
資訊
疾病
醫(yī)院
育兒
減肥
保健
美容
科普
視頻
語音
文章
生活百科
中醫(yī)
心理
男性
體檢
親子
運動
養(yǎng)生
女人
醫(yī)藥知識
搜索
找醫(yī)院
搜疾病
問醫(yī)生
查癥狀
問答首頁
內科
保健科
不孕不育
兒科
婦產(chǎn)科
肝病科
感染科
骨科
急診科
減肥
康復科
更多
麻醉科
男科
皮膚性病科
全科
體檢科
外科
五官科
心理科
藥劑科
整形美容科
中醫(yī)科
腫瘤科
醫(yī)院
首頁
>
五官科
>
眼科
干眼癥做過針灸不見好轉咋辦
提問時間:2024-06-25 09:08
|
1人回答
問題描述:
干眼癥做過針灸不見好轉咋辦
全部回答
共
1
條回答
朱欣佚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回答時間:2024-06-25 09:19
根據(jù)您的敘述,您媽媽眼睛是干眼癥,這與她的年齡,體質等有關系。治療過程需要有時間比較長,因為她擁有重度的。建議綜合評價解決,增強營養(yǎng),特別是維生素,水果蔬菜特別是紅蘿卜,滋陰的,可以考慮用知柏地黃丸,外用的可以用蓮子心加綠茶,菊花泡熱水每天擦洗,同時也可以冷敷。祝老人家早日康復!
向Ta提問
上一個:
慢性咽喉炎冬季如何保護?
下一個:
運動與便秘有關系嗎?
相關問題
針灸治療干眼癥嗎
干眼癥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辦法,為了減少痛苦可頻繁滴入生理鹽水、人工淚液或抗生素眼膏或用電烙封閉小淚點,以減少淚液的流出。對于眼瞼閉合不全所致的眼球...
朱欣佚
副主任醫(y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針灸治療干眼癥嗎
2024-04-30 17:39
干眼癥針灸能好嗎
2024-04-30 11:12
孩子拉稀脫水了輸液兩天了不見好轉咋辦
2024-06-13 16:36
口角炎持續(xù)兩周不見好轉咋辦
2024-03-01 17:25
干眼癥針灸多久有效果
2024-05-10 11:48
腦血栓不見好轉怎么辦
2024-10-27 20:01
痛風已經(jīng)打針了為什么不見好轉
2024-06-30 16:08
尿痛吃頭孢不見好咋辦
2024-06-12 10:08
最新問答
推薦
腦出血術后飲食護理
2025-05-09 12:24
腦出血術后飲食護理應注重營養(yǎng)均衡、易消化,以促進恢復和預防并發(fā)癥。術后飲食需高蛋白、低脂肪、適量碳水化合物,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避免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
1、高蛋白飲食有助于傷口愈合和肌肉修復。術后患者可適量攝入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魚肉、豆腐等。這些食物不僅提供必需的氨基酸,還易于消化吸收,減少胃腸負擔。
2、低脂肪飲食有助于控制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術后應減少動物脂肪攝入,選擇植物油如橄欖油、亞麻籽油,并避免油炸食品和肥肉。
3、適量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但需選擇低升糖指數(shù)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麥、紅薯等,避免精制糖和甜食,以維持血糖穩(wěn)定。
4、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E和鋅,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和促進傷口愈合。新鮮水果如橙子、獼猴桃,以及堅果和綠葉蔬菜是不錯的選擇。
5、避免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濃茶等,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防止術后消化道不適。
6、少量多餐,每天可分5-6餐進食,每餐量不宜過多,以減輕胃腸負擔,同時保證營養(yǎng)攝入。
7、注意水分攝入,保持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避免脫水,但需根據(jù)醫(yī)生建議調整,尤其是有水腫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8、定期監(jiān)測體重和營養(yǎng)狀況,必要時咨詢營養(yǎng)師,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確保術后恢復效果。
腦出血術后飲食護理是康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合理的飲食不僅能加速恢復,還能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患者及家屬應嚴格遵循醫(yī)生和營養(yǎng)師的建議,確保營養(yǎng)攝入科學、均衡,同時定期復查,調整飲食方案,以達到最佳恢復效果。
慢性腎衰竭分多少期
2025-05-09 12:07
一個紅心火龍果的熱量是多少大卡
2025-05-09 12:18
有副脾的人要注意什么
2025-05-09 12:01
頭部磁共振能查出什么
2025-05-09 11:49
滿月的寶寶消化不良的癥狀
2025-05-09 12:12
右胸部隱痛的原因有哪些
2025-05-09 11:26
吃布洛芬能不能喝酒
2025-05-09 11:32
嬰兒鼻子出奶危險嗎
2025-05-09 11:43
歸脾丸治療失眠效果好嗎
2025-05-09 11:55
眼睛充血怎么治療
2025-05-09 11:14
推薦頻道
五官科
保健養(yǎng)生
藥物減肥
運動減肥
女性保健
骨關節(jié)科
男性保健
疼痛科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