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小孩怎么管教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大多數孩子在十二三歲時就開始出現叛逆期。這時候的孩子比較難以管教,比較自我,通常和家長意見不同,甚至還要煩家長。作為父母,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細心的體會他的感受,然后用更親切的語言來了解他的情況和他交心,交朋友。經過多方努力,他的叛逆期很快的就會過去的。

叛逆期小孩怎么管教

叛逆期小孩怎么管教

1、要充分的尊重,不剝奪孩子做選擇的機會。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做任何一個“為孩子好”的決定,要做到與小孩溝通將事情的利弊關系告知,積極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盡量讓孩子和家長處于平等的交流關系之中。

2、用愛來包容,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一個家庭氛圍對叛逆期孩子的心態(tài)影響巨大,父母的情緒和言行時時刻刻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平時要注意言行避免居高臨下的言語和態(tài)度。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間要有承接性,把握好家庭氛圍會更融洽。

3、作為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在處理孩子的事情時盡量做到情緒穩(wěn)定,不在激動時指責孩子,激化矛盾。叛逆期小孩的心態(tài)具有兩極性,易沖動、易低落,家長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將情緒全部發(fā)泄到孩子身上。

4、借助外部正行為力量??梢赃m當帶孩子參加一些正行為的活動,讓孩子從心理上有感受正行為,使孩子養(yǎng)成更好的心理正行為習慣。

何為孩子的叛逆期

從幼童到成年,孩子一般會經過三段叛逆期,這屬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由于對事物的高度好奇心和探求心,從而導致其心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懷疑和批判意識,“質疑”、“反抗”、“爭吵”、“離家出走”正是孩子叛逆期發(fā)展到高峰期時會出現的集中表現。

此時的孩子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jiān)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他們會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所以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孩子們會嘗試運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不滿意的情緒宣泄便成了我們所說的叛逆期。

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父母以下行為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1、用高高在上的語氣命令孩子

心理研究發(fā)現,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走向自我獨立的階段,最忌諱別人用指令性的語言來教育自己,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父母。很多青春期的小孩容易逆反,一來是因為大量荷爾蒙的分泌,導致孩子的身體快速發(fā)育,情緒也變得極端。

二來是孩子的內心矛盾沖突比較復雜,獨立與依賴、理想和現實、自卑和自負,這些都是青春期小孩可能會經歷的。生理上的快速發(fā)育,心理上的搖擺不定,反復撕扯著孩子,以至于使其變成一個“小大人”,本能地想要自己做主,不愿意別人在用高高向上的語氣來命令自己。

一旦聽到父母的嘮叨和指責,他們就會內心煩躁,心生抵觸,想要逃離,極端一點的小孩甚至會用更加叛逆的方式來反抗父母的管教。

2、習慣性打壓和否定孩子

教育學家分析,青春期的小孩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經常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已經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大人。實際上,表面自信的他們,內心卻又極度脆弱,自負的同時又有一顆敏感又脆弱的心,把大人的評價看得特別重要。

如果父母經常打壓和否定小孩,往往就容易激怒到他們,使其心理發(fā)育扭曲,日后變成一只刺猬,習慣用尖酸刻薄來偽裝保護自己,但這樣不僅容易刺傷別人,其實自己內心也異常難受。

請父母記住,您可以適當敲打孩子,但不要去否定和打擊他們的人格。嚴厲和嚴苛之間,雖然只差了一個字,效果卻有天壤之別。

3、反復說著大道理

講真的,大道理誰都會說,但它帶來的效果,除了自我感動以外,沒啥別的作用。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小孩而言,他們是最聽不進去大道理的一類人。試想一下,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經常聽到父母說“您要好好讀書,以后考上北大清華,日子就不愁了……”

叛逆期小孩怎么管教

每天反復念叨,耳朵都快磨出繭子來了,可憑著幾句話就能讓我上北大清華?記住一個道理:當一句話重復三次以上,它往往就成了一句廢話。繼續(xù)聽下去,只會令人產生不耐煩的反應,想要逃離,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超限效應”。

除了大道理少說以外,教育青春期的小孩,還有一些話再生氣也別開口。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