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為什么老是會哭嗎?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都手足無措,有的甚至是通過打罵、恐嚇來制止孩子的哭鬧,其實你們有想過孩子為什么而哭泣嗎?你們的這些所謂不讓孩子哭鬧的方法只會讓孩子更委屈,因為在孩子2歲之前,有90%的需要是通過哭來表達的,孩子在成長,而我們也要經歷為人父母的成長,所以請用心聆聽孩子為什么哭泣。

你知道孩子為什么老是會哭嗎?

  因為擔心,所以不允許

  我一向認為孩子哭泣的時候大人應該想辦法哄住孩子,不應該任由孩子哭下去。而一位心理學的專家卻告訴我,孩子哭如果讓父母心里難受、煩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內心積郁了許多負能量,沒有得到宣泄的機會。

  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fā),會觸及父母內心的同類情緒,潛意識里因為擔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許孩子發(fā)泄。

  接納才能釋放

  一次我送兒子去幼兒園,看到一個剛入園的四歲多的男孩因為媽媽離開而大哭大鬧不止。一個老師摟著男孩讓他趴在自己的懷里哭,邊拍著他后背邊說:“我知道跟媽媽說再見是很難過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難過的事,不過你要知道媽媽下午肯定會回來接你的。我們來做點什么幫你感覺好一點好不好?”

  一邊說著,老師一邊慢慢領著男孩往屋里走,孩子這時已經由大聲嚎哭變成了小聲地抽泣,進屋之后,老師拿給他一張紙和各色蠟筆,和他一起坐下來寫信,這時候孩子已經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寫寫畫畫起來。

  孩子情緒不好時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驟:一、認可孩子的感覺和情緒;二、搞清楚孩子為什么這樣;三、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四、啟發(f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上面那個老師對待哭鬧的孩子就履行了這幾條原則:首先認可孩子難過的情緒,然后幫孩子想個辦法疏導和表達自己的感覺。

  情緒無好壞,它是正常的情感反應

  關于孩子的情緒,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害怕,如果孩子說怕恐龍,媽媽就說:那有什么好怕的,都滅絕了。如果孩子怕黑,就說:媽媽都不怕,你也不用怕。

  實際上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既然有了這樣的感受,父母應該首先表達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導他去面對,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情緒。

你知道孩子為什么老是會哭嗎?

  情緒被壓抑孩子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暗示是:媽媽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為,我不應該害怕,否則媽媽就不愛我了。

  為了取悅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時和害怕時就會壓抑自己,犯了錯會撒謊,遭受欺負會隱瞞不報。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實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會逐漸扭曲。

  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成長的機會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他成長的機會。孩子的情緒屬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疇,大人不應該為此負責,不要因為孩子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我們能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會說話了之后,大人在接納他情緒的前提下,教他正確地溝通,學著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孩子就不會因為無助和受到挫折而大哭大鬧不止,逐漸就會做到遇到事情不驚慌失措,不發(fā)脾氣,會嘗試講道理并尋求幫助。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擁有強大的內在,變得通情達理,從容不迫。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情緒,快樂、悲傷、孤獨或興奮,孩子也需要發(fā)泄情緒。因此,父母要學會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父母成長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長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想中,往往認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卻發(fā)現(xiàn)我們其實有著很多不為大人所知的煩惱,也曾經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許我們在無助中度過了很多歲月,但我們的孩子不應該如此。

  也許我們是稀里糊涂地長大的,也還長得不錯,但我們的孩子應該更加享受成長的過程。我們的父母在他們所知所能的范圍內已經盡了他們的努力,今天,曾經的小孩成為了父母,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去努力,為他們,也是為我們自己。

  總結:看到過很多分享“如何讓寶寶停止哭泣”、“哄寶八大法定”等等一些來制止孩子哭泣的文章,不是否認這些文章,而是小編認為這太把孩子的哭當作是一種可怕的現(xiàn)象,很多人在第一時間聽到寶寶哭,就立馬開始了制止手法,大家用心想一想到底是因為心疼孩子還是因為覺得心煩聽不得?小編很理解父母在孩子不明所以的哭泣時的急躁心情,偶爾會控制不住地發(fā)脾氣,可以試著調整一下心情,因為孩子發(fā)泄了之后就會好起來的。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