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中醫(yī)治療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為主,常用方法包括中藥內服、穴位貼敷、艾灸療法、推拿按摩及膳食調理。
風寒型可用麻黃湯加減,風熱型選用桑菊飲,痰熱型常用清金化痰湯。典型方劑如小青龍湯麻黃6g、桂枝9g、細辛3g針對寒咳,定喘湯杏仁10g、蘇子12g適用于痰喘。需根據(jù)舌脈辨證調整劑量,連服7-10天。
白芥子泥貼敷肺俞穴、定喘穴,冬病夏治三伏貼選用細辛、甘遂等藥材。急性期可用大蒜泥貼涌泉穴,每日1次,皮膚發(fā)紅即取下。配合紅外線照射增強藥物滲透。
隔姜灸大椎穴、風門穴,回旋灸法每穴15分鐘。慢性支氣管炎可灸足三里、關元穴培元固本。艾條距皮膚3cm,局部潮紅為度,每周3次,4周為療程。
開天門手法從印堂推至發(fā)際,分推坎宮至太陽穴。背部膀胱經走罐,重點肺俞、脾俞區(qū)域。指壓天突穴配合呼吸節(jié)奏,每次20分鐘,改善氣道痙攣。
雪梨川貝燉冰糖潤肺止咳,蘿卜蜂蜜水化痰通腑。忌食海鮮發(fā)物,推薦百合銀耳羹滋陰,陳皮薏米粥健脾祛濕。每日飲羅漢果茶保護氣道黏膜。
支氣管炎患者需避免冷空氣刺激,堅持八段錦左右開弓似射雕動作鍛煉呼吸肌。冬季戴圍巾保護大椎穴,常按合谷穴增強衛(wèi)氣。慢性患者可長期服用玉屏風散預防復發(fā),痰多者晨起空心掌拍打云門穴排痰。體質調理建議五指毛桃煲雞湯,配合呼吸吐納訓練,鼻吸口呼時收縮腹部,每次10分鐘每日2次。急性發(fā)作期應及時就醫(yī),出現(xiàn)咯血、持續(xù)高熱需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