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上說,面部紅血絲的成因很復雜,但總體上有兩大類因素,分別是先天性紅血絲和后天獲得性紅血絲。先天性紅血絲主要與面部毛細血管的關(guān)系更緊密一些,比如先天性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癥、面部痣性毛細血管擴張等,這也是很多人從小就有“農(nóng)村紅”的原因。不過,先天性的面部紅血絲發(fā)生情況比較少。
更多的面部紅血絲都是后天各種損傷所致,要了解這種皮膚的損傷是如何造成的,首先需要了解皮膚的結(jié)構(gòu)。皮膚表皮層其實并沒有毛細血管,支持皮膚表皮層的營養(yǎng)來源主要是從皮膚表皮層的第三層棘層,當這一層的細胞受損時,自身供給營養(yǎng)能力就會下降。
事實上,皮膚具有極強的自身修復能力,當表皮的第三層——棘層受損后,機體就會下達修復指令,造成真皮層的毛細血管自主向上擴張,幫助棘層細胞提供營養(yǎng),這讓表皮層就出現(xiàn)了毛細血管擴張的情況,形成了紅血絲。
表皮層的細胞破壞越嚴重、受損時間越長、毛細血管增生移行越重,紅血絲就越嚴重。當皮膚受損30%,紅血絲呈點狀分布;當皮膚受損50%時,紅血絲呈線狀分布;當皮膚受損70%時,紅血絲呈網(wǎng)狀分布;當皮膚受損90%時,紅血絲呈片狀分布。所以,對于薄而敏感的皮膚,給予的刺激越少越好。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