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閉塞可通過戒煙限酒、規(guī)律運動、藥物治療、血管介入手術、外科搭橋手術等方式治療。下肢動脈閉塞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等因素引起。
吸煙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尼古丁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加速斑塊形成。酒精攝入過量可能升高血壓和血脂。完全戒煙可延緩病情進展,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不宜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每周進行3-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自行車或游泳,每次30-60分鐘。運動能促進側支循環(huán)建立,改善肌肉供血。建議采用間歇性跛行訓練法,即行走至疼痛出現(xiàn)后休息,疼痛緩解后繼續(xù)運動。
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預防血栓形成。西洛他唑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流。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可穩(wěn)定斑塊。藥物治療需配合血壓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7%以下。
經(jīng)皮腔內血管成形術通過球囊擴張狹窄段,必要時植入支架。斑塊旋切術可清除動脈內斑塊。介入治療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適用于局限性病變,術后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防止再狹窄。
采用自體大隱靜脈或人工血管建立旁路,繞過閉塞段恢復血流。股-腘動脈搭橋適用于長段閉塞,術后需監(jiān)測移植血管通暢度。嚴重肢體缺血患者可能需血管重建聯(lián)合創(chuàng)面處理。
日常飲食應減少動物脂肪攝入,增加深海魚類和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刂泼咳整}分攝入低于6克,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燕麥、蕎麥等粗糧。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避免外傷,冬季注意肢體保暖。定期監(jiān)測踝肱指數(shù)和血管超聲,出現(xiàn)靜息痛或潰瘍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