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何檢查是否有糖尿病足

發(fā)布時間: 2018-02-07 14:59:0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xù)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檢查是否有糖尿病足呢?現在我們去看醫(yī)生一般都要先檢查,檢查的目的就是要將疾病查清楚,找到問題的所在,再來治療,所以說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檢查是否有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變和(或)神經病變和感染等因素,導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組織破壞的一種病變。威脅糖尿病患者的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給患者及其家庭、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和負擔,鑒于此,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2005年糖尿病日的主題是“糖尿病和足的護理”,以呼吁整個社會關注糖尿病足。

如何檢查是否有糖尿病足呢?

1.常規(guī)檢查:感覺或足背動脈搏動是發(fā)現足處于發(fā)生潰瘍危險中的最重要方法。最好用5.07/10克SemmesWeinstein單尼龍絲測定感覺。單尼龍絲檢測法是一種簡單而又便宜的感覺檢測方法。當施以10克的力時,它就會彎曲。如果糖尿病患者不能感到這個壓力,就可以認為這支腳存在感覺喪失。

2.下肢體位試驗:糖尿病足患者的在抬高下肢30-60秒鐘后可見足部皮膚明顯蒼白,肢體下垂后可見中部呈紫紅色。如果靜脈充盈時間(足部皮膚由蒼白轉紅潤的時間)在15秒以上,說明該下肢供血明顯不足。

3.下肢動脈觸診:可在國窩(膝關節(jié)后面的窩)及足背處觸診國動脈及足背動脈,糖尿病足患者可有動脈博動減弱甚而消失。

4.環(huán)障礙檢查:壓指數[踝踝肱比(API)]和超聲彩色多普勒檢查是近年來開展的無創(chuàng)性、準確性較高的檢查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除此之外,下列檢查手對早期發(fā)現循環(huán)障礙也有很大幫助:①經皮氧分壓測定;②激光血流計;③磁共振血管造影;④選擇性血管造影。

5.足底壓力測定:應用足底壓力平板系統(tǒng)或鞋內壓力分析系統(tǒng)測定足底異常壓力分布區(qū),早期期發(fā)現足部的生物力學的改變;

6.X線檢查:可發(fā)現骨質疏松或破壞、骨髓炎及骨關節(jié)病變等。

7.微循環(huán)檢查:一般是通過活體顯微鏡直接觀察糖尿病病人手指甲皺的微循環(huán)變化,微循環(huán)異常常提示有微血管病變。

如何檢查是否有糖尿病足呢?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已有所了解了,希望以上內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推薦專家 資深醫(yī)生在線免費分析病情
相關推薦
糖尿病足應該檢查什么?檢查對糖尿病足的治療至關重要。很多人可能聽說過糖尿病足,但他們對糖尿病足應該檢查什么知之甚少。下面請劉麗醫(yī)生帶大家了解... [查看更多]

精彩問答

  • 糖尿病足有什么初期癥狀

    糖尿病足的初期癥狀包括腳部麻木、刺痛、感覺異常以及皮膚干燥龜裂,若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早就醫(yī)檢查。糖尿病足由長期高血糖導致的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引起,應盡早控制血糖并注意足部護理。 1、麻木與感覺異常 糖尿病足的初期癥狀之一是腳部神經功能損傷導致的麻木或感覺遲鈍。一些患者會感覺腳底有刺痛、電擊感,或對冷熱、疼痛等刺激不敏感。這可能是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早期表現?;颊呖稍卺t(y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如甲鈷胺、普瑞巴林等來改善神經功能,必要時需要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確認神經受損程度。 2、皮膚干燥和龜裂 糖尿病神經病變還可能影響局部皮膚的汗腺分泌功能,導致足部皮膚干燥、粗糙甚至龜裂。龜裂的皮膚為細菌和真菌感染提供了入口,很容易發(fā)展成嚴重的潰瘍??梢酝ㄟ^局部涂抹保濕劑如尿素霜、凡士林緩解皮膚干燥,同時保持腳部清潔和衛(wèi)生。 3、小傷口不易愈合 糖尿病患者如果腳部有輕微的擦傷或割傷,由于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很可能會出現愈合緩慢甚至感染的情況。這是因為長期的高血糖狀態(tài)造成了血管病變,使足部供血不足。發(fā)現類似情況時,應立即清理傷口、避免感染擴散,并考慮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抗生素治療。同時,血糖管理尤為重要,可通過胰島素治療或口服降糖藥有效控制血糖。 4、足部畸形或指甲異常 有些患者會發(fā)現腳趾逐漸變形或指甲增厚,這是長期糖尿病對周圍組織的病理性影響表現。足部畸形會進一步增加局部受力不均,導致新傷口形成,建議穿著寬松、柔軟、透氣的鞋子,并定期修剪指甲以避免甲溝炎。 如果您發(fā)現上述癥狀,應盡早聯(lián)系內分泌科或足病科并遵從治療建議,包括控制血糖、規(guī)范用藥和持續(xù)足部護理。及時干預能顯著降低嚴重并發(fā)癥的風險,幫助保護足部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 早期糖尿病足能治愈嗎

    早期糖尿病足可通過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環(huán)、局部護理、藥物治療和定期監(jiān)測等方式治療。早期糖尿病足通常由高血糖、神經病變、血液循環(huán)障礙、感染和足部壓力不均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足的主要誘因,長期高血糖會損害神經和血管。通過飲食調節(jié)、運動和藥物治療,如二甲雙胍片500mg,每日兩次、格列齊特片30mg,每日一次和胰島素注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延緩病情進展。 2、改善血液循環(huán):血液循環(huán)障礙會導致足部供血不足,加重足部病變。通過適度運動如步行、游泳和騎自行車,以及使用血管擴張藥物如西洛他唑片100mg,每日兩次和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每日一次,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環(huán)。 3、局部護理:足部壓力不均和皮膚破損是糖尿病足的常見問題。每日檢查足部,使用保濕霜保持皮膚濕潤,穿著合適的鞋襪,避免赤腳行走,可以減少足部損傷和感染風險。 4、藥物治療:感染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并發(fā)癥,及時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膠囊500mg,每日三次和頭孢呋辛片500mg,每日兩次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同時,使用鎮(zhèn)痛藥物如布洛芬緩釋膠囊400mg,每日兩次可以緩解疼痛。 5、定期監(jiān)測:早期糖尿病足需要定期監(jiān)測血糖、足部皮膚和血液循環(huán)情況。通過血糖儀每日監(jiān)測血糖,定期到醫(yī)院進行足部檢查和血管超聲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問題,防止病情惡化。 早期糖尿病足的治療需要綜合管理,包括飲食、運動、藥物和護理。建議患者采用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飲食,如全谷物、蔬菜和瘦肉,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適度運動如散步、瑜伽和太極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血糖控制。定期足部護理和監(jiān)測是預防和治療早期糖尿病足的關鍵,患者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配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 糖尿病足可以用胰島素外用嗎

    糖尿病足的治療方法包括日常護理和醫(yī)療干預,糖尿病足通常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足部潰瘍、感染等癥狀。胰島素外用并非糖尿病足的常規(guī)治療方式,但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之一。 1、日常護理:糖尿病足患者需保持足部清潔干燥,每天用溫水清洗足部,避免使用過熱的水。定期檢查足部皮膚,發(fā)現異常及時處理。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足部受壓或摩擦。 2、血糖控制:糖尿病足的治療關鍵在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需遵醫(yī)囑使用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如二甲雙胍片500mg每日兩次、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胰島素注射液10單位每日三次。 3、傷口處理:糖尿病足潰瘍需及時處理,避免感染??墒褂蒙睇}水清洗傷口,外用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磺胺嘧啶銀乳膏等。必要時進行清創(chuàng)手術,去除壞死組織。 4、血管改善: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血管病變,可使用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如前列地爾注射液10μg每日一次、貝前列素鈉片40μg每日兩次。必要時進行血管介入治療,如球囊擴張術、支架植入術。 5、神經修復:糖尿病足神經病變可導致感覺異常,可使用神經營養(yǎng)藥物如甲鈷胺片500μg每日三次、維生素B1片10mg每日三次。配合物理治療如電刺激、超聲波治療等。 糖尿病足患者需注意飲食控制,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定期復查血糖、足部情況,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問題。

  • 糖尿病足的主要危害

    糖尿病足的主要危害包括感染、潰瘍、壞疽、截肢風險增加和生活質量下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由于長期高血糖導致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足部組織容易受損且難以愈合。感染可能從輕微皮膚炎癥發(fā)展為深部組織感染,甚至敗血癥。潰瘍常因微小創(chuàng)傷或壓力點損傷引發(fā),愈合緩慢且易復發(fā)。壞疽是由于組織缺血壞死,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截肢風險顯著增加,尤其是未及時治療的患者。生活質量下降體現在行動受限、疼痛和心理健康問題。 1、感染:糖尿病足患者因神經病變和血液循環(huán)不良,足部微小創(chuàng)傷容易感染。感染初期可能表現為紅腫、疼痛,若不及時處理,可能發(fā)展為蜂窩織炎、骨髓炎甚至敗血癥。治療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嚴重時需住院靜脈給藥。 2、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常因足部壓力點損傷或微小創(chuàng)傷引發(fā),愈合緩慢且易復發(fā)。潰瘍可能深入皮下組織,甚至累及骨骼。治療需清創(chuàng)、使用敷料如銀離子敷料,必要時進行負壓傷口治療。 3、壞疽:糖尿病足壞疽是由于組織缺血壞死,常見于足趾或足跟。壞疽分為干性壞疽和濕性壞疽,濕性壞疽易感染且進展迅速。治療需切除壞死組織,使用抗生素,嚴重時需截肢。 4、截肢風險:糖尿病足患者截肢風險顯著增加,尤其是未及時治療或感染控制不佳的患者。截肢可能從部分足趾到整個下肢,嚴重影響患者行動能力。預防截肢需早期干預,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環(huán)。 5、生活質量下降:糖尿病足導致患者行動受限、疼痛和心理健康問題。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可能引發(fā)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改善生活質量需綜合治療,包括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康復訓練。 糖尿病足患者需注意足部護理,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定期檢查足部皮膚。飲食上應控制血糖,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燕麥、全麥面包。適度運動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但需避免足部過度負重。

  • 糖尿病足能自己恢復嗎

    糖尿病足不能自行恢復,需要通過專業(yè)治療和日常護理控制病情。糖尿病足通常由長期高血糖、血液循環(huán)障礙、神經損傷等因素引起,治療方式包括血糖控制、傷口護理、藥物治療等。及時就醫(yī)是防止病情惡化的關鍵。 1、血糖控制:糖尿病足的基礎治療是穩(wěn)定血糖水平?;颊咝瓒ㄆ诒O(jiān)測血糖,遵循醫(yī)生建議使用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片500mg,每日2次、格列美脲片1mg,每日1次或胰島素注射。血糖穩(wěn)定有助于減少足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傷口護理: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傷口愈合較慢,需每日清潔傷口,使用無菌敷料覆蓋。避免使用刺激性藥物,可選用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或銀離子敷料促進愈合。定期更換敷料,保持傷口干燥。 3、血液循環(huán)改善: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下肢血液循環(huán)障礙,可穿戴醫(yī)用彈力襪,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適當進行足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醫(yī)生可能會開具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每日1次或西洛他唑片50mg,每日2次。 4、神經損傷管理: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麻木、刺痛等癥狀。可服用營養(yǎng)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片500μg,每日3次或維生素B1片10mg,每日3次。避免赤腳行走,選擇柔軟舒適的鞋子,減少足部壓力。 5、預防感染:糖尿病足患者易發(fā)生感染,需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避免抓撓或擠壓足部皮膚。發(fā)現紅腫、發(fā)熱等癥狀時,及時就醫(yī),醫(yī)生可能會開具抗生素如頭孢克肟片200mg,每日2次或阿莫西林膠囊500mg,每日3次。 糖尿病足患者需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上選擇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瘦肉。適當進行輕度運動,如散步或太極拳,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足部負擔。定期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防止病情惡化。

  • 糖尿病足病治療措施中最基本的

    糖尿病足病治療措施中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控制血糖、足部護理、預防感染、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減輕足部壓力。這些措施有助于延緩病情進展,減少并發(fā)癥風險。 1、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是糖尿病足病治療的核心。通過飲食調整、規(guī)律運動和藥物治療,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常用藥物包括二甲雙胍片500mg每日兩次、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胰島素注射液根據血糖水平調整劑量。 2、足部護理:每日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紅腫或感染跡象。使用溫水清洗足部,避免水溫過高。保持足部干燥,尤其是趾縫間。修剪趾甲時避免過短或過深,防止損傷皮膚。 3、預防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低,容易發(fā)生感染。保持足部清潔,避免赤腳行走。出現傷口時及時消毒,使用無菌敷料覆蓋。必要時使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每日兩次涂抹。 4、改善血液循環(huán):血液循環(huán)不良是糖尿病足病的重要誘因。通過戒煙、控制血壓和血脂,改善血管健康。適當進行下肢運動如散步、抬腿練習,促進血液回流。 5、減輕足部壓力: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穿著過緊或過松的鞋子。使用減壓鞋墊或定制矯形鞋,分散足部壓力。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減少足部負擔。 糖尿病足病的治療需要綜合管理,飲食上建議低糖、低脂、高纖維,如全谷物、蔬菜、瘦肉等。運動方面,每天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護理上,定期復查血糖、足部情況,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問題。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病,提高生活質量。

  • 糖尿病足截肢手術危險嗎

    糖尿病足截肢手術可通過術前評估、術中監(jiān)測、術后護理等方式降低風險。糖尿病足截肢通常由糖尿病足潰瘍、感染、血管病變等因素引起。 1、術前評估:手術前需全面評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心血管功能及感染程度。通過血糖監(jiān)測、血管超聲等檢查,評估手術可行性及風險,確?;颊呱眢w狀況適合手術。 2、術中監(jiān)測:手術過程中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麻醉師需根據患者情況調整麻醉方案,確保手術安全進行。 3、術后護理:術后需嚴格控制血糖,預防感染。定期更換敷料,觀察傷口愈合情況。必要時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1g/次,每日一次或阿莫西林500mg/次,每日三次,預防術后感染。 4、康復訓練:術后需進行康復訓練,如床上肢體活動、站立訓練等,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物理治療師可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5、心理支持:截肢手術對患者心理影響較大,需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詢師可通過認知行為療法、心理疏導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增強康復信心。 糖尿病足截肢手術后,患者需注意飲食控制,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多攝入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適量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康復。定期復查血糖、傷口愈合情況,遵醫(yī)囑調整治療方案,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

  • 糖尿病足的局部危險因素

    糖尿病足的局部危險因素主要包括足部畸形、足部皮膚損傷、足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足部感覺異常和足部感染。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需引起重視。 1、足部畸形: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畸形可能由神經病變或長期高血糖引起,常見的有錘狀趾、扁平足等。足部畸形會增加足部壓力分布不均,導致局部皮膚受壓、磨損,進而引發(fā)潰瘍。建議患者定期檢查足部形態(tài),使用定制鞋墊或矯形鞋,減少足部壓力。 2、足部皮膚損傷:糖尿病患者的皮膚修復能力較差,輕微的劃傷或擦傷可能難以愈合,甚至發(fā)展為潰瘍。皮膚干燥、皸裂也是常見問題?;颊邞刻鞕z查足部皮膚,使用保濕霜保持皮膚濕潤,避免赤腳行走,防止意外損傷。 3、足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糖尿病可能導致下肢血管病變,影響足部血液供應。血液循環(huán)不良會延緩傷口愈合,增加感染風險?;颊呖赏ㄟ^適度運動如步行、游泳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必要時進行血管擴張治療。 4、足部感覺異常:糖尿病神經病變可能導致足部感覺減退或麻木,患者難以察覺足部損傷或不適。感覺異常會增加足部受傷的風險。建議患者定期進行足部感覺檢查,使用溫水泡腳時注意水溫,避免燙傷。 5、足部感染: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受損,足部感染風險較高。感染可能由細菌、真菌等引起,表現為紅腫、疼痛、流膿等?;颊邞3肿悴壳鍧嵏稍铮皶r處理傷口,避免使用刺激性藥物。若出現感染癥狀,需盡早就醫(yī)進行抗感染治療。 糖尿病患者需注重足部護理,選擇透氣舒適的鞋襪,避免長時間行走或站立。飲食上應控制血糖,增加富含維生素C和鋅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堅果,促進傷口愈合。適度運動如太極拳、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功能。定期進行足部檢查,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問題,是預防糖尿病足的關鍵。

  • 糖尿病足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危害主要體現在足部潰瘍、感染、壞疽甚至截肢等方面。糖尿病足病的發(fā)生與長期高血糖、周圍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等因素密切相關?;颊叱1憩F為足部麻木、疼痛、皮膚干燥、潰瘍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足部組織壞死,甚至需要截肢以保全生命。 1、足部潰瘍:長期高血糖會導致足部皮膚脆弱,容易受到外界損傷,形成潰瘍。潰瘍一旦發(fā)生,愈合緩慢,容易感染。預防措施包括定期檢查足部皮膚、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避免赤腳行走等。 2、感染:糖尿病足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足部潰瘍容易發(fā)生細菌感染,嚴重時可導致敗血癥。感染的控制需要及時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500mg每日兩次口服,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875mg每日兩次口服。 3、壞疽:糖尿病足病進一步發(fā)展,可能導致足部組織壞死,形成壞疽。壞疽的治療較為復雜,可能需要手術清創(chuàng)或截肢。早期干預包括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使用抗感染藥物等。 4、截肢:糖尿病足病最嚴重的后果是截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截肢手術包括趾部截肢、足部截肢等。預防截肢的關鍵在于早期發(fā)現和治療糖尿病足病,定期進行足部檢查,及時處理足部問題。 5、心理影響:糖尿病足病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對其心理造成巨大壓力,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心理疏導和支持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建議患者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或加入糖尿病支持小組。 糖尿病足病的危害廣泛且嚴重,患者需通過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定期檢查等多方面措施進行預防和管理。飲食上應控制糖分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如燕麥、全麥面包等;運動方面建議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強體質。

  • 得糖尿病多久會出現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可通過控制血糖、足部護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糖尿病足通常由長期高血糖、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感染、足部壓力異常等原因引起。 1、血糖控制:長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足的主要誘因,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血管和神經損傷?;颊咝瓒ㄆ诒O(jiān)測血糖,遵醫(yī)囑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片500mg每日兩次、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阿卡波糖片50mg每日三次。 2、足部護理: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使足部感覺減退,易發(fā)生潰瘍?;颊邞咳諜z查足部,保持清潔干燥,避免赤腳行走,選擇合適鞋襪,定期修剪趾甲,防止足部受傷。 3、藥物治療:感染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并發(fā)癥,需及時使用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頭孢呋辛酯片500mg每日兩次、左氧氟沙星片500mg每日一次、克林霉素膠囊300mg每日三次。 4、手術治療:嚴重糖尿病足可能需手術干預,如清創(chuàng)術、血管重建術、截肢術等。手術可清除壞死組織,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感染擴散,挽救肢體功能。 5、壓力管理:足部壓力異常易導致潰瘍形成,患者可使用減壓鞋墊、定制鞋具,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定期進行足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 糖尿病足患者需注意飲食均衡,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如全谷物、蔬菜、豆類。適量運動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如每天步行30分鐘、游泳、瑜伽等。定期復診,監(jiān)測血糖和足部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

×

特約醫(yī)生在線咨詢